《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15-11-20 11:01

课程编码:308032009

    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

1.会设置X线、CTMRI设备的基本摄片条件。

2.能对常见各个系统进行标准的X线体位摆位。

3.能操作食管胃肠道造影、子宫输卵管等基本造影检查。

4.能操作照片冲洗及打印技术。

5.能操作CT机器并掌握CT的设备结构组成。

6.能应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及图像重建。

7.能掌握MRI的基础知识及脉冲序列的分类、组成及特点。

8.能掌握MRI的技术要领及分类特点。

9.能对MRI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掌握影像MRI图像质量的参数。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标和影像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标准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

递进

单元

内容

时数

 

 

 

 

 

 

学习情境划分

绪论

影像检查技术的分类、应用价值及检查技术在影像学的重要性。

2

X线摄影条件

X线摄影条件的内容;摄影条件表;条件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

X线摄影方向、人体各部位的方向和位置、解剖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4

X线常规检查技术

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摄影、X线摄影步骤和原则。

6

乳腺X线检查技术

X线摄影;乳腺摄影的位置。

2

X线造影检查技术

循环、消化系统造影检查。

4

照片冲洗及打印技术技术

感光原理、显影技术及显影后处理技术、自动冲洗技术及自动冲洗技术的管理

2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及限度、CT增强和造影检查、CT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平扫方法。

6

MRI检查技术

MRI常用脉冲序列及应用、常规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脉冲序列分类及成像参数的选择、MRI血管造影和水成像技术的基本方法和临床应用。

6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观、客观、综合评价法、质量管理方法和活动的程序、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的异同。

2

校内实训

校内各实训室

操作各个影像设备(普通X线机检查技术、数字X线机检查技术、造影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各个系统的最佳检查方法。

28

实验、实训和专业技能测试评价

考核

2

临床见习

门诊各影像检查室

参观影像科室工作流程,掌握各种疾病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实习书写诊断报告及了解诊断原则注意事项。

10

总计

 

78

 

(二)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名 称

学习目标

学习模块

教学设计

课时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单元一

熟悉影像检查技术的分类、应用价值及检查技术在影像学的重要性。

能对影像设备进行分类。

绪论

活动一:

通过理论、多媒体讲授使学生明白医学影像设备分类及应用价值。

2

单元二

 

1.掌握合理的管电压与管电流、摄影距离、成像探测器、滤线栅与照射野进行X线摄影。

2.熟悉变动管电压法、固定管电压等方法进行X线摄影。

3.掌握操作X线设备做出符合诊断学要求的X线照片。

1.能描述医学影像主要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重要性。

2.能使用合理的摄影条件及方法进行优质X线照片摄影。

 

X线摄影条件设置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图表及图片理解条件计算方法并进行X线摄影应用。

活动二:(校内实训)

实训使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机器设置合理的摄影条件对不同部位进行优质X线摄影。

 

4+2

单元三

1.掌握理解解剖学姿势概念。

2.掌握X线摄影方向、X线摄影体位、标记内容。

 

1.能摄影部位常用定位标志。

2.能学会摄影基本步骤。

3.能正确使用X射线机。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理解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活动二:(校内实训)

使学生能对X线的基本摄影知识能灵活应用。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影知识。

4+4

单元四

1.掌握X线摄影步骤、原则。

2.掌握数字X线机正确使用方法。

3.进行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动态范围控制与能量减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1.能学会X线摄影的相关因素,及管电压、管电流对影像结果的影响。

2.能运用不同方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

 

X线常规检查技术

活动一:

通过录像、多媒体形式让学生X线摄影的相关因素,进而更好的掌握管电压、管电流对影像结果的影响。

活动二:(校内实训)

通过摄片、透视等方法理解管电压、管电流对影像结果的不同影响。

4+8

单元五

1.熟悉叙述软X线摄影基本概念。

2.掌握选择适当体位对乳腺进行不同方位的摄影。

3.掌握正确应用乳腺摄影的方法。

 

1.能正确操作乳腺内外斜位;乳腺头尾位;乳腺90度侧位。定点压迫摄影;放大摄影;人工(植入物)乳腺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技术。

2.能判断乳腺摄影的质量控制影响乳腺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及乳腺影像的综合评价标准。

X线检查技术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理解乳腺摄影的基本要点。

活动二:(校内实训)

通过实验室操作,使学生熟练操作乳腺摄影技术要领。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乳腺常规摄影部位;熟悉软射线摄影。

2+4

单元六

1.掌握循环、消化系统造影检查;描述对比剂分类及碘过敏实验及造影检查技术。

2.能系统叙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消化系统造影;泌尿生殖系统造影的要点。

 

1.能进行对比剂不同分类、对比剂的引入途径、碘过敏实验操作;

2.能系统叙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消化系统造影、泌尿生殖系统造影的要点。

 

X线造影检查技术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理解循环、消化系统造影检查的要点。

活动二:(校内实训)

实训使学生能够对循环和消化系统的造影过程有充分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造影技术的重要知识。

活动三:(校外见习)

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碘过敏试验方法,掌握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造影检查过程。

2+8

单元七

1.掌握感光原理、显影技术及显影后处理技术的原理。

2.能应用自动冲洗技术及自动冲洗技术的管理进行洗片操作。

 

1.能描述感光原理、显影技术及显影后处理技术的原理过程。

2.能应用照片冲洗和打印原理进行暗室洗片及激光打印。

 

照片冲洗及打印技术技术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理解照片冲洗及打印的原理知识;

活动二:(校内实训)

实训使学生能够对暗室洗片的原理及操作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图象观察方法及胶片打印、装片操作程序及方法。

4+4

单元八

1.掌握CT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及限度。

2.掌握CT增强和造影检查的过程。

3.熟悉CT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1.能叙述CT检查的基本方法。

2.能描述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CT成像检查技术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CT的设备构造、成像原理及检查方法。

活动二:(校内实训)

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CT机,能设置合理条件进行CT成像,能应用不同CT检查方法进行CT检查。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能使学生掌握CT机的正确使用的操作程序、普通CT扫描的操作程序及方法、增强CT扫描的操作程序及方法。

6+4

单元九

1.掌握常用脉冲序列及应用、常规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熟悉脉冲序列分类及成像参数的选择、MRI血管造影和水成像技术的基本方法和临床应用。

1.能描述脉冲序列分类、各个脉冲序列的特点、成像参数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2.能简述MIR的检查方法;MRI扫描的禁忌证及适应证、MRI扫描前的准备、MRI检查的优缺点及成像参数对MRI图像质量的影响。

3.能叙述MRI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MRI水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MRI增强扫描技术。

4.能描述磁共振的常用图象后处理操作方法。

MRI检查技术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磁共振原理、脉冲序列特点、MRA的原理。

活动二:个案分析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MRI脉冲序列的构成、特点、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活动三:(校外见习)

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磁共振扫描操作程序及常用序列、熟悉磁共振机使用的常规操作方法及检查适应症及禁忌症。

8+6

单元十

1.熟悉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观、客观、综合评价法。

2.掌握质量管理方法和活动的程序、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的异同。

1.能记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能叙述质量管理方法和活动的程序、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的异同。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

活动一:

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观客观、综合评价法。

活动二:(校外实训

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对掌握影响诊断质量因素、质量控制流程。

2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影像技术活动来驱动,注重“教学与实践”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医院见习等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掌握影像技术的基本技能。 

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更多影像技术和诊断的关系所在。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影像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影像技师执业资格的标准。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在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影像技术为知识构架,以利于学生形成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实验实训建议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实习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校内影像实训中心的模拟真实诊断环境,开设课间实训,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编制人:贺太平、任红丽   编制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编制日期:2013-12-22     审核人:贺太平、李昱

                  院部负责人:赫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