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达标课程 > 分析化学 > 正文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15-11-20 17:34

课程编码:308042006

    时:52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课程是依据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药学职业和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以及药学相关考试大纲而设置。本课程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减免误差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确定有关物质组成及其含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常用容量仪器和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为培养具备的药品分析基本技能的技术技能药学人才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以药学分析理念为指导,以培养药学专业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分析数据,确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

本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及今后药学岗位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整体设计围绕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从药学专业药品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要求出发,以药学岗位相关工作流程为主线,根据专业核心课程需求,兼顾药学相关考试要求,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始终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职业认知规律进行,注重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52,理论学时44,校内实验学时8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牢固树立“量”与“定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后续药物分析等相关课程奠定必须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和增强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物质分离、提纯、干燥及定性、定量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计算。

2)熟悉各类误差的来源、性质、规律性及减少方法,能对分析数据进行科学处理、评价和正确表达分析结果。

3)了解现代分析仪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现代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2.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及常用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和色谱分离技术,物质干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操作。

(2)学会使用电位滴定仪、永停滴定仪、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仪器。

(3)学会应用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对样品的进行分离、纯化、干燥等操作。

(4)学会初步设计简单组分的分析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行为规范。

(2)树立勤奋好学、努力进取、团结协助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药学专业课程目标和药学行业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药学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药学专业特色,把握“实用、够用”原则,将教学环节分为三大部分、六大模块。

课程内容安排

递进

单元

课程内容

时数

学习模块划分

总论

分析化学绪论、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4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20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2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

6

色谱法

色谱法概述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6

其他仪器分析法简介

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

4

校内实验

技能训练

电子天平使用及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及基本操作、溶液的配置、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虚拟软件)

10

总计

 

52

 

(二)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名称

学习目标

学习模块

教学设计

课时

(理论+实践)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单元一

1.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及试样分析的一般程序。

2.掌握误差的种类、来源、性质、表达方式。

3.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掌握有效数字的定义、修约、计算方法。

5.掌握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

6.了解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

 

1.能根据误差的来源、种类,性质、特点,尽可能减少试验中的误差,保证结果的准确度的能力。

2.具有数据的处理方法的能力。

3. 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会正确使用电子天平。

4. 掌握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总论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举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

活动二(校内实验):

通过电子天平使用及称量练习,掌握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活动三:

小组分析讨论

4+2

单元二

1.掌握滴定分析法的重要术语,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

2.掌握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四大滴定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

3.掌握滴定液的浓度表达方式及计算。

4.掌握滴定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方法。

5.掌握常见滴定仪器的操作技能

1.能够熟悉四大滴定的滴定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方法。

2.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大滴定的计算。

3.能进行常见滴定仪器的操作。

4.掌握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滴定分析法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校内实验):

    通过实验熟悉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及基本操作;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活动三:

小组分析讨论

20+6

单元三

1.掌握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定义、特点。常用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2. 掌握直接电位法并掌握测定溶液的pH值的方法及步骤。

3. 了解电位滴定法判断终点的方法。

4.掌握用停滴定法的原理。

1.掌握直接电位法的原理并会运用pH计测定pH值。

2. 会利用其他的选择性电极测定氟离子。

3. 会使用永停滴定仪

 

电化学分析法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化学分析法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活动二:

小组分析讨论

2+0

单元四

1.掌握光谱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透光率和吸光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及适用范围

3.掌握吸光系数的意义

4.掌握吸收光谱曲线的意义

5.会进行单组份和多分组的定量测定

6.了解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7.了解具有紫外特征的物质的结构特点

1.会根据曲线的形状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2.会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

3.会针对待测组分性质及特点会正确的计算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掌握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活动二(校内实验):

    实验使学生能够理解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活动三:

小组分析讨论

6+0

单元五

1.掌握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2.理解色谱法中定性、定量、柱效的依据

3.了解薄层色谱的操作过程及操作条件的选择

4.理解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5.了解几种色谱的分离机制并根据分离原理选择合适的条件使分离度达到所要分离物质的要求

6.了解色谱的发展

1.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能,会进行铺板、活化、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和定量。

2.会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的选择

3. 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掌握色谱法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活动二:

小组分析讨论

6+2

单元六

1.掌握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

2.掌握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3.了解红外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影响吸收峰的位置的因素及影响强度的因素

 

1.会根据标准图谱判断简单药物的结构。

 

其他仪器分析法简介

活动一(课堂讲授):  

通过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掌握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

活动二:

小组分析讨论

4+0

四、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1.师资要求

任课教师知识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更新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有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设立课程负责人制度,上课前试讲制度,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师的知识储备,鼓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网络资源等形式,阅读大量文献,以便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考纲等相关文件的制定和修订。根据单元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书写教案,安排教学活动。

2.教学模式

在传统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与药学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与药学相关考试相统一;与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相统一;与药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统一;与药学专业素质教育相统一。以现代药物分析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药学专业岗位工作流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药学专业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特殊需求,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实用性。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主要采取“启发互动式”.任务驱动法”和“学生主体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病例分析、图片展示.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加强立体教学效果。实践活动采用模拟实验、实验视频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化。

1)“启发互动式”教学法:从护理岗位工作需要入手,启发学生对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用药种类及其目的观察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任务驱动法”教学法:设计常见检验任务为教学情境,将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通过任务驱动,带动学生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引导学生对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由学生作出决策并实施计划,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答疑,学生边实践边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工作记录及检验报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学生主体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上提问、课后交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小组互助式”学习形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提问等,同时结合小组表现有意识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指导,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将录制好的教学录象(如仪器分析部分)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形象生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另外广泛采用病例分析.图片展示.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省时间.空间,重复性好,学生乐于接受。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试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组织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考核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并重的原则,理论考核又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平时考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形式有阶段测验、作业展示、课堂提问等。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采取多种题型进行,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及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实验考核包括技能操作、实验报告、提问等。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本课程使用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供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使用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主编:刘燕娥。

(四)实验实训建议

校内有分析化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即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服务。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实验指导、案例、习题试题库、教学录像及相关网站、网络等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利用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

 

 

      编制人:果秋婷、孙艺芳             编制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编制日期:2015-01-29               审核人:冯华

      院部负责人:赫光中